敬告作者朋友
最近我们发现,有一些假冒本刊在线投稿系统的网站,采用与《麦类作物学报》相似的网页、网址和邮箱发送征稿通知以及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的信息,以骗取钱财。详细情况见【通知公告】栏的“再次提醒作者朋友: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
GustavoA.Slafer,范秀荣.1990~1992年间澳大利亚谷类作物的产量、稳产性及其关系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1997,(4):
1990~1992年间澳大利亚谷类作物的产量、稳产性及其关系分析
  
DOI:10.7606/j.issn.1009-1041.1997.04.079
中文关键词:  谷类作物  产量  稳产性  分析  澳大利亚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GustavoA.Slafer  范秀荣
摘要点击次数: 1323
全文下载次数: 1535
中文摘要:
      对小麦、大麦、燕麦、玉米和水稻在本世纪内的产量进行了产量-时间回归分析。对玉米、水稻只在全国水平上进行了分析(因为它们的主栽区较集中);对小麦、大麦和燕麦则在全国水平之外,还于新南威尔士(NSW)州,维多利亚(Vic)州,南澳(SA)、西澳(WA)和昆士兰(Old)州分别进行了这种分析。所采用的回归函数可以表明农艺改良对产量的影响,并且残差可以代表这类影响之外的产量变异。此外还测定了一项代表稳产性的残差值,即实际产量可占的比例(相对残差)。不同作物的产量差异很大,但作物之间变异系数和平均产量间无相关性。正如所料,5种作物近些年的产量(或称当前产量)均比本世纪早期的产量高。将每种作物的残差和相对残差对应于年份划成小区。小麦产量的残差在本世纪内既无提高也无降低,但其相对残差表明其稳产性是明显趋于提高的。大麦和燕麦的趋势与小麦相近。玉米产量的残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但其相对残差保持未变。水稻产量的残差最大,但没有随时间而提高或降低的趋势;以产量比例测定的稳产性则有明显的提高。3种冬性谷类作物在各州的产量趋势进一步证实了在全国水平上获得的这些结果。总之不论哪种作物,栽培于现代管理条件下的新品种均比早期种植的老品种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您是第19554812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09084417号
技术支持: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