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作者朋友
最近我们发现,有一些假冒本刊在线投稿系统的网站,采用与《麦类作物学报》相似的网页、网址和邮箱发送征稿通知以及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的信息,以骗取钱财。详细情况见【通知公告】栏的“再次提醒作者朋友: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
A.Shabeer,何家泌.小麦褐斑病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影响同生育期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1991,(1):
小麦褐斑病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影响同生育期的关系
  
DOI:10.7606/j.issn.1009-1041.1991.01.011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A.Shabeer  何家泌
摘要点击次数: 1371
全文下载次数: 1322
中文摘要:
      褐斑病(tan spot)是由病菌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异若Drechslera tritic-repentis)引起的小麦叶部病害,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在美国堪萨斯州,早春4月病害症状常以小形黄褐色斑点首先出现于下部叶片,随后发展成棕褐至暗褐色污斑,周围有黄晕.病菌的初侵染源来自伪孢囊射出的子囊孢子,它是于秋、冬季在麦茬或土表上成熟的,年前小麦残株或枯叶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为次生侵染源.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此病从下部叶向上部叶扩展,并形成坏死斑,导致病叶死亡.褐斑病的严重程度随着减少耕作而趋向提高,另外长期降雨或结露有利于病害的发展.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您是第19622942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09084417号
技术支持: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