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作者朋友
最近我们发现,有一些假冒本刊在线投稿系统的网站,采用与《麦类作物学报》相似的网页、网址和邮箱发送征稿通知以及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的信息,以骗取钱财。详细情况见【通知公告】栏的“再次提醒作者朋友: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
A.M.Feyerherm,陈煜.美国中西部小麦产量与先进技术之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1990,(3):
美国中西部小麦产量与先进技术之关系
  
DOI:10.7606/j.issn.1009-1041.1990.03.048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A.M.Feyerherm  陈煜
摘要点击次数: 1285
全文下载次数: 1250
中文摘要:
      要进一步提高籽粒产量,就需要了解以往已获得的增产知识。本文分析了美国大平原(涉及7个州)和玉米带(涉及4个州)自1954年以来有关技术与冬小麦产量变化的关系,试图弄清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所涉及的11个州的每个州,均单独估算了有关技术、遗传改良以及由于施用氮肥引致的产量变化。另外,还分析了其他因素的产量贡献,最后综合为地区性增产水平。1954—1979年,大平原小麦年增产率为30k g/ha,玉米带小麦年增产率为43kg/ha。在大平原地区,遗传改良,施用氮肥和其他因素的增产比重分别为43%,22%和35%;而在玉米带,其相应的增产比重分别为74%,22%和2%。假若将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的分析年度延伸至1984年,可以看到年增产率基本未变,但遗传改良、施用氮肥和其他因素的增产比例却从1954—1979年间的45%,25%和30%变化为61%,27%和13%。实验表明,在玉米带,1954—1979年期间,遗传改良和施用氮肥的增产贡献几乎相当于总的增产贡献;而在大平原地区,其他因素(灌溉、病虫防治,耕作措施等)的增产贡献却等于总增产贡献的1/3。在廿世纪八十年代期间,有关技术使小麦的年增产量保持不变。但与1954—1979年间相比,八十年代期间,遗传改良的增产贡献更要大一些。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您是第19538740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09084417号
技术支持: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